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环华西论坛 | 国内首款肿瘤放化疗微球产品,打破垄断
2022-01-17 10:09:58

我国恶性肿瘤新增患者数量和死亡率呈持续上升态势。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中心(IARC)的数据,2015年到2020年,中国癌症新发病例从395万例增至457万例。此外,近十多年来,我国恶性肿瘤发病率每年保持约3.9%的增幅,死亡率每年保持2.5%的增幅。

手术、放疗、化疗、介入栓塞治疗……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恶性肿瘤的治疗方式越来越丰富。其中,介入栓塞治疗因创伤小,恢复快,全身毒副作用小,效果显著,已成为中晚期肿瘤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案。

然而,用于该治疗方式的栓塞微球产品在国内处于单一或空白状态,市场长期被外国厂商垄断。12月29日,第四届“环华西国际智慧医谷”发展论坛暨“一校四院”科研成果发布会上,四川大学化学工程学院张川博士在现场介绍了“用于实质性器官恶性肿瘤治疗的栓塞微球”项目,有望改善这一局面。

两款自研栓塞微球产品,打破卡脖子危机

肿瘤的疯狂生长需要大量攫取人的营养,那断掉肿瘤的血供呢?

基于这一思路,介入栓塞治疗法在特殊设备的引导下,通过导管将栓塞微球注入肿瘤动脉,切断其血供,同时实现局部的精准给药(化疗栓塞微球),或是局部的内放射性治疗(放疗栓塞微球),从而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

用于恶性肿瘤治疗的栓塞微球,需要具备生物相容性好、亲水性和压缩性优良等功能。研发门槛高,所以市面上的栓塞微球产品较少,比如化疗栓塞微球产品市面上仅三款,两款来自美国,一款由我国企业研制,但都面临着微球尺寸均一性差、载药量少、不可降解、形状类别单一等问题;而两款放疗栓塞微球产品均由外国厂商研发,我国处于空白状态。

与稀缺的产品市场相比,我国恶性肿瘤新发病人数逐年递增,需求不断扩大。亿欧智库预测,2021-2025年,中国肿瘤介入器械市场规模将从109.1亿元增长至175.7亿元,年复合增速12.7%。

据张川博士介绍,该团队研发的化疗栓塞微球产品采用微流控方法制备,能解决市面上其他产品的痛点,适应多种恶性肿瘤治疗,提高栓塞效果。尺寸方面,该款产品型号可调可控,能实现CV值(变异系数)小于5%,有效提升流动特性和栓塞效果;材料方面,它能根据具体需求选择可降解的明胶微球或不可降解的PVA微球,可控实现药物的负载和释放;形状方面,它有球形、子弹形等多种结构,可压缩性及亲水性好,方便栓塞。

此外,在放疗栓塞微球方面,针对市面上其他产品核素选择单一、成本高和微球不可降解等痛点,他们研发了国内首款放疗栓塞微球产品,填补了空白。该款产品采用微流控技术和明胶微球材料,尺寸、型号可控可调,材料可降解,核素还有碘131、钇90、镥177等多种选择,并采用共价键的核素结合方式,使核素不易发生游离,安全性和显影更好,还可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同时能与化疗药物结合可实现患者靶向放化疗一体化治疗。

研发实力强大,寻求融资服务更多患者

过硬的科研成果离不开强大的研发实力。该项目以四川大学及华西医院核心技术为支撑,拥有由四川大学副校长褚良银教授、国家级高层次人才巨晓洁教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消化内科杨丽教授以及华西核医学张文杰博士后组成的顶级专家团队,在栓塞微球、细胞培养领域拥有多项技术的自主知识产权,并获得了国家“卡脖子”基金及国家精准医学产业创新中心核心技术攻关基金项目的支持。

巨晓洁教授表示,研发这两个项目的初衷是提高恶性肿瘤患者的生存质量和延长他们的生存周期。她很感激本次环华西国际智慧医谷论坛为团队和企业的合作搭建起桥梁,也希望通过这个机会能把成果转化为产品,服务更多患者。

目前,该化疗栓塞微球项目已成立企业四川大川合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计划化疗栓塞微球产品项目融资3000万,用于GMP厂房扩建、临床试验、产品研发和市场推广;而放疗微球产品项目预计融资2100万,用于产品开发和初期公司运营。

 

文章源自:36氪四川